当前位置:

高考填报志愿方略解读

发布日期:2020-06-18

填报志愿是高考升学道路上的又一关键步骤。有人把填报志愿比做“第二高考”,应当高度重视。由于填报志愿需要考虑的实际情况涉及很多方面,而当年的投档线等许多关键因素又是不能事先确定的,所以填好志愿非常不容易。

1问:什么是录取线?有什么作用?

答:录取线的全称是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它是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这是确定考生录取资格、执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高考总分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通常“上线考生”人数要比计划录取人数多出20%左右。这样做,是为了给招生高校适当预留一定挑选择优的余地。

一个地方的招生录取线是分科类、分批次确定的,往往会划定好几条不同的录取线。科类一般分为文科类、理科类、音乐类(文、理)、美术类(文、理)、体育类等等,每一科类又各分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等等(后面将专门介绍)。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线是不同的。在同一科类中,一般是越在前面的批次,录取线就越高(提前批除外)。文科类、理科类各批次的录取线只对文化考试总分作出规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则同时针对文化考试与专业考试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

对于公布高考成绩和录取线之后填报志愿的地方来说,录取线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指导考生合理的填报志愿。比如某考生的高考总分上了第一批的录取线,就可以填报第一批和以后各批次的志愿。

2问:什么是投档线?有哪些实际意义?

答:投档线的全称是招生院校投档分数线,是省级招生部门在投档过程中,根据招生学校当年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按照填报该校志愿考生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形成的,是省级招生部门给各招生学校提供考生档案的最低成绩标准。通常情况下,投档线会高于录取线,最低也要等于录取线。一个考生在升学志愿中选报了某高校,能不能被录取,首先取决于他的成绩是不是达到了这所学校的投档线。

各招生高校的投档线,只能在投档以后才能明确。办法是:由计算机对照各个学校本批次录取的生源计划数,确定一个投档数(通常投档数=生源计划数*1—1.2);再对以某学校为第一志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进行统计,将他们按高考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所排的位次等于投档数的那名考生的总分值,即为投档线。只有以这所学校为第一志愿且总分等于或高于投档线的考生,其档案才可以投给这所学校进行审阅,以决定是否录取。

投档数一般多于应录取数,这是为了让招生学校获得一定的挑选择优的余地。例如某高校本批次计划在某省录取文史类新生10人,按1:1.2的比例投档,实际投档12份:而以这所学校为第一志愿且成绩高于录取线的考生总共有100人,则计算机将根据这100人的高考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队,成绩列为前第12名的考生的成绩,即为该学校本批次的投档线。学校调取12份档案,经审阅比较,择优录取其中10人后,其余2人的档案会被退回。

3问:填报志愿前要了解和掌握哪些基本情况?

答:合理选择高考志愿,需要综合考虑很多方面的情况,相应的要搜集了大量的资讯材料。一般来说,即要认真了解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等现实的基本情况与规定,又要通过调查和分析,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未知问题的信息资料。主要的有:

1. 有关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的政策规定,特别是报考条件,优惠政策,录取批次安排等,要及时认真掌握(主要由当地招生部门,中学和有关传媒体传达下来)。

2. 招生计划和考生人数等情况。着重看各级各类学校在本地区分专业的招生计划人数,以几个特殊类型招生形式分专业的计划数;本省院校,外地院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全省今年高考总人数,各科类考生人数和录取比列各为多少,各层次个批次招生院校的生源计划,以及与往年相比招生录取比例的变化等。

3. 了解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体检规定和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国家教育部规定,各招生学校必须以相应的形式(主要是通过指定的网站),向社会公布招生章程,并按照公布的章程进行招生。这种章程是招生学校向社会的承诺,是与广大考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作的约定。从章程中应该可以了解到以下内容:1院校的概况,学校的类型(公办,民办等),办学基本条件等。2招生专业的特点与要求,包括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的补充规定,某些专业对新生的限定性要求(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等等。3收费标准,助学情况,毕业生就业途径。4其他内容。国家规定,招生高校在录取期间不得随意更改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的录取规则和承诺。

4. 了解和分析前几年本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和有关院校的投档线。应注意的事,不能单纯看绝对分数,重在分析档次和冷热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其变化趋势。例如有的院校和专业长久不衰;有的则是一年冷一年热,有的呈逐渐上升趋势;有的则逐年下降,有的每年录取分数都偏低。即使有的院校历年投档线的变化没有什么规律性,但通过了解近几年的投档线,也会对选报志愿有所帮助。

5. 估计考生本人所处的竞争地位。对于公布高考成绩之前填报志愿的,可以通过估计,大致掌握自己在全省所处的位次,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志愿。在高考成绩和录取线公布之后填报志愿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分析得出自己在同科类全体考生中的相对位次。

6. 分析了解考生适合报考哪些专业。一般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情况:1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性向特长等以心理因素为主的内在条件,这是选择专业的重要依据;2考生及家庭对高校,专业的熟悉程度等客观条件;3根据考生体检结果和国家体检意见,高校对新生身体条件的补充规定,明确自己的适报专业和限报专业范围。4有关各适报专业的发展前景,如毕业生就业,考研,出国便利性的评价预测资料等。